criminial-law

犯罪概说

犯罪的概念

犯罪的三个特征:

  • 社会危害性

法益侵害性。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侵害或者威胁法益,不管内心如何邪恶,也不具备刑法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

  • 刑事违法性

刑事违法性是司法机关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,实质就是社会危害性

  • 应受到刑罚处罚性

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。其中,不应受惩罚和不需受惩罚是两个意思,应加以区分。不应受惩罚是行为不构成犯罪;不需受惩罚是指行为构成犯罪,但考虑到具体情况可以免除刑事处分。

犯罪的分类

从刑法与社会伦理的关系上,可以分为自然犯、法定犯

  • 自然犯

也称为刑事犯,指明显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传统性犯罪。注意,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和公众价值观的变化,会出现自然犯非罪化的现象

  • 法定犯

又称为行政犯,指没有明显违反伦理道德规范的现代型犯罪

从犯罪的法益侵害性的角度,可以把犯罪分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普通犯罪

从告诉权由谁享有的角度,可以区分为亲告罪、非亲告罪

在我国刑法中,绝大部分都是非亲告罪

  • 亲告罪

告诉才处理的犯罪,包括:

  1. 侮辱罪,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
  2. 诽谤罪,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
  3.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,暴力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的除外
  4. 虐待罪,虐待行为致被害人重伤、死亡的除外
  5. 侵占罪

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、威吓无法告诉,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(亲告罪不是决对亲自告诉才处理)。记住,人民检察院在此时是代为行使告诉权,切记不是刑事诉讼权。

  • 基本犯

符合某个构成要件基本形态的规定的犯罪形式

  • 结果加重犯

在实施基本行为时,发生了超过基本构成要件结果的加重结果,导致刑罚加重的犯罪形态

从犯罪终了和法益侵害的关系出发,分为即成犯、状态犯和继续犯

  • 即成犯

法益侵害后果发生的同时,犯罪行为完成或者终了,如故意杀人

  • 状态犯

法益侵害发生的同时,犯罪行为终了,但是法益侵害的状态任然持续,如盗窃

  • 继续犯

法益侵害持续进行期间,犯罪行为也持续进行的情形,如非法拘禁